金錢心理學

金錢心理學:7個常見的錯誤金錢觀念,帶你打破迷思,聰明花費。

by AIcclemon
0 留言

金錢心理學: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,學會聰明花費

「花錢」是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的行為,從吃喝玩樂、買書看電影到買車買房,幾乎所有事情都需要金錢的參與。然而,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為何會選擇花錢購買某樣東西?你是否知道自己的消費是否具有價值?又是否瞭解商人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行為呢?

今天,Lemon 將介紹這本「金錢心理學」,帶你瞭解金錢背後的「心理學」,透過心理學的視角,揭示出人們在花錢時所受到的影響、動機和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,帶你一起打破對金錢的迷思!

money

低估經驗的價值

假設你今天忘記帶鑰匙出門,只好請鎖匠來幫你開鎖。但因為你家的鎖比較複雜,鎖匠花了一個小時才把門鎖打開,最後跟你收費1000元。

幾天後,你又忘記帶鑰匙出門,這次又找來另一位鎖匠,幫你開鎖,但是這是花不到5分鐘就幫你開好鎖了,一樣跟你收費1000元。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只花比較少時間,收費卻和上次一樣價格?

其實,這就是我們會常遇到的「心理誤區」,心理學家稱人們頃向用「費力程度」來衡量消費的公平性。但我們很常忽略是這些節省下來時間,也會是我們寶貴的機會成本。

我們應該要避免用「費力程度」來衡量產品或服務的價格,應該要改用「效率」或是「成效」衡量,因為這些服務、產品提供者的經驗是無形的,省下的時間才是較有價值的。

忽略時間價值

貨比三家不吃虧,相信你一定有聽過這句話,我們買東西常會注重「省了多少」,會去比較同樣商品在不同店家的價格是多少。

為了省錢而忽略時間成本是一個常見的錯誤。我們經常會比較不同商店的商品價格,但可能會忽略為了省錢,所花費的時間成本是否值得。例如,如果你要買一件衣服,你可能會去不同的商店比較價格,但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需要考慮你的時間價值,並決定是否值得花時間去尋找更好的價格。

相對價值

以下有兩個情境:

情境一:假設你正考慮購買一個價值 500 元的小家電,但你發現在另一家店裡有一個類似的產品只售 450 元,而且只需要開車前往 10 分鐘。在這種情況下,你很可能會選擇前往另一家店購買。

情境二:現在想像一下,你正在考慮購買一個價值 50000 元的大型家電,但你發現在另一家店裡有一個相似的產品只售 49000 元,同樣只需要開車前往 10 分鐘。這時,你很可能不會因為僅僅省下 1000 元而前往另一家店。

在這兩個情境中,儘管省下的金額是一樣的(花費相同的時間省下相同的 50 元),但你可能會因為相對價值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決定。當買小家電時,你可能更傾向於計較每一分錢;而對於大型家電,你可能不會那麼在意因為省下的金額相對較小。

為了做出更明智的選擇,我們在做決策時應該全面考慮絕對金額和相對價值,而非僅僅依靠百分比。這樣可以避免受到「相對價值」的影響,使我們能夠更理性地評估選擇的價值。

定錨效應

想像一下,假設你今天要去藥妝店買日常用品,預計消費1000元,結帳時,店員會問你要不要39元加購商品,結果回到家你才發現自己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。

或是在餐廳吃飯,菜單上永遠都會有那麼一個餐點是最貴,你最後可能也不會點他,你就會覺得其他餐點比最貴的「便宜」。

這就是「定錨效應」要影響你看價格的基準,來讓那些次高價的商品價格合理化。要避免受到「定錨效應」影響,我們應該要著墨在「花了多少錢」上,而非「省了多少錢」,然後評估這筆消費是否符合你能負擔的價值。

心理帳戶

「心理帳戶」是很多人都會有的消費誤區,假設今天你拿到年終5萬,和你一個月薪水拿到的5萬,很多人常會把年終的5萬視為不同的、額外的,所以常會聽到大家拿到年終就把錢拿去消費,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東西,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店家會在年終時,舉辦很多的「年終慶」,目的就是要讓你掏出你的年終來消費!

損失趨避

「損失趨避」這個原理是指,人的心理是非常討厭「損失」的,對於「損失的痛苦感受」會是「獲得的快樂感受」的兩倍,也就是如果今天損失1000元,會需要賺到2000元才會剛好抵銷損失1000元的痛苦。

如果應用在投資上面的話,你今天如果浮動盈虧是虧損的話,你有可能售痛苦感受影響,進而做出不理智的操作行為,也有可能因為虧損太久不想面對。

所以,要遠離「損失趨避」,在投資上應該要選擇自己了解的標的,並且了解風險有哪些,並採取長期的策略,盡量減少看盤,才不會讓每天的價格波動讓你做出不理智的行為。

沈默成本

當我們今天擁有某項東西時,我們會捨不得放手,就好像遇到渣男捨不得分手。

在投資上,你今天如果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,雖你已經知道這家公司的營運狀況、股價已經每況愈下了,但是你還是不肯放手,堅信他有一天一定會回到當初的價格,你會不想承認你的錯誤,這時候的你就會越賠越多錢,導致錯過可以停損出場的機會。

要避免「沈默成本」,必須改變我們的想法不要受「損失趨避」影響,逝去的過往,就別再回頭望,因為你先前的錢已經花了,應該著重於為「當前」或是「未來」做出更好的決定。

wallet

結論

金錢心理學」書中了許多科學資料讓我們思考用錢目的,要注意的是:「金錢不是我們生活中的最終目的,只是我們達成目標的一項工具」千萬不要過度的追逐金錢而本末倒置,雖然金錢是一項必要的工具,我們應該要善用它,來達成那些對我們有意義的事。

最後,喜歡我的文章的話,不要忘記按讚追蹤我的粉絲專頁,才不會錯過接下來的文章。也可以透過贊助支持我一杯咖啡,支持我產出更多好文章。

延伸閱讀

你也許喜歡

發表留言